許多人因為情緒控管問題,導致溝通障礙,說出很傷人的話,甚至會讓自己後悔一輩子。
像我之前有一名個案,因為夫妻爭吵的時候翻舊帳,說出:「那就離婚吧!」、「我怎麼會嫁給你?」,最後導致夫妻關係失和、婚姻破裂。
又或是,在親子溝通的時候,父母可能因為很生氣,大腦受到情緒主宰,無法分辨講這句話是否會傷害別人,說出:「我真的很後悔生下你。」
或者,在職場上,我有一個朋友當了很多年的副總,會很容易沒耐心,當對方沒講到重點,就會直接不耐煩的打斷他,說:「好了、好了,你不要說了。」
結果,在他發生變故,被炒魷魚後,想去面試其他工作的時候,面試官居然是當年的下屬,而對方還對他說:「我知道你當年是怎麼對待我的。」因而斷絕了自己的人脈關係。
不過其實,這些是正常現象,因為人都是情緒的動物,有句話說得很好:「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。」當情緒沒有被照顧好時,很多時候,事情也無法順利地被完成。因此,希望跟大家分享如何穩定情緒,才能更好的去溝通。
自我覺察練習階段一:Aware(覺知情緒)
Aware 代表的擁有自知之明,可以意識到你自己的情緒正在波動。
像是有時候別人說你在生氣,你會急著反駁:「我哪有在生氣?」像這樣的情況,就是當你不知道自己在情緒波動,你就無法處理他。
因此,自我覺察,是溝通的第一步。
我在演講的時候,常跟大家分享利用兩個英文單字「I」、「We」去想我該怎麼溝通。但其實,說到溝通的第一步,我們應該先回到「I」,有助於穩定情緒。
如果你想更好覺察情緒,你可以試著:
- 先觀察身體徵兆:你可以檢視你的身體狀態,是全身發抖的、聲音是不穩定的、胸口是悶的、頭是痛的、呼吸是急促與不穩定的嗎?總結來說,如果你身體是緊繃的,就不會是放鬆的,而是有情緒波動的。
- 詢問身旁的人:「我現在的狀態看起來是怎麼樣?」請對方對你描述你的表情、聲音、眼神、肢體語言等。
- 發生衝突時:若是衝突當下,你可以嘗試撰寫冰山小日記,將自己的情緒狀態視覺化。
在這裡,你要特別小心以下盲點:
盲點一:不要急於否認你的狀態
如果別人跟你說你的狀態很糟,不要急著「否認」說沒有,先停下來幾秒,不要急於回應。
而這是需要練習的,你要知道,急於否認的慣性,其實是很正常的,因為華人社會的情緒是比較壓抑的。
盲點二:情緒其實是複合的
今天當你哭泣,可能是傷心、生氣或其他元素,甚至可能是多種情緒複合在一起。若沒有釐清,可能會為了解決這個情緒,花費很多時間與資源,甚至會找錯舒緩的管道。
例如,今天若你是一名曾被家暴的受害者,當家暴過你的親人過世,為了不讓自己悲傷,你可能會選擇刻意忙碌,會讓自己沒時間傷心。
但可能,在這背後,除了傷心,還會參雜對已逝者的怨恨,或是其他種種情緒。
推薦延伸閱讀:一生氣就控制不住情緒?3 步驟用「薩提爾冰山理論」分析你的情緒,挽回關係裂痕!
自我覺察練習階段二:Acknowledge(承認情緒)
當我們覺察情緒後,下一步是承認情緒。
例如有個人,工作職場上本來很憤怒,對很多事情都憤憤不平,但他會不承認,因為他覺得憤怒是不專業的,進而否認情緒,形成壓抑。
但你要知道,一旦你不承認,就無從發洩,自然也不會擁有穩定情緒。
像是有些年輕人收入低,會去偽裝成很有錢,過度消費,讓自己看起來生活品質很好,導致他刷卡刷爆,產生信用危機。
只要你繼續強撐,總有一天你可能會崩壞,讓自己到了臨界點,做出極端行為。造成自己和身邊的人很大的災難。再舉個例子,你可能是個媽媽,同時也是職業婦女,因為不想輕易示弱,承受著職場和家庭兩邊巨大的壓力,當某天你再也承受不住了,很可能像山崩一樣,到臨界點會一次爆發。
如果你想更好承認情緒,你可以嘗試接受自己的脆弱。
在這裡,你可以嘗試找到自己的源頭,回溯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,你或許可以問:「自己這樣的性格,是來自爸爸、還是媽媽?為什麼?」,再進一步問:「爸爸有沒有因為這樣的個性,在人生中遇到哪些阻礙?」例如,生悶氣、血壓高,一爆發就會離家出走等等。
最後,可以問自己:「我要跟爸爸一樣嗎?他的人生是我想要的答案嗎?」
進而去思考「我接下來該怎麼做,才能避免想爸爸這樣?」或是「如果我想要改變但做不到,該找誰幫忙?」
但在這個過程中,請不要責怪原生家庭中的家人,因為他只是沒有學過、不知道該怎麼做罷了。
再這裡,你要特別小心的是,你自己可能會有面子問題。
尤其如果你是高成就的人,要承認自己的問題,是很困難的,因為要承認自己其實沒那麼好,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。
在這邊為了達成穩定情緒,提供給你兩個方法:
方法一:探索自我,寫冰山小日記
你可以問你的朋友,是否覺得你現在很ㄍ一ㄥ,或是,若想進到更深層的探索,你可以嘗試探索自己的冰山,並寫冰山小日記。
方法二:尋求他律
第二個是透過外界的力量,當自己又開始硬ㄍ一ㄥ時,找個信任的人提醒你要練習了,透過他律來讓自己面對問題,接受自己的脆弱。

自我覺察練習階段三:Allow(允許情緒)
舉例來說,如果我們做錯事情,第一步是承認錯誤,第二步是允許錯誤,會告訴自己:「我就是凡人,我會有錯誤的時候。」
承認只是初步,允許是接受自己有不完美的那一刻,不會試圖否認、抵抗。
當我們可以允許情緒,你的身心靈可以獲得平衡,放鬆下來,有更多空間可以思考。
我們可以嘗試用一隻手去握拳,允許的狀態就是放開手,跟自己和解的過程。靜下心來,去看到自己的可能性。
該如何做到自己允許,你可以嘗試:
第一步:接受自己的不完美
告訴自己:「我不一定要完美。」並反問:「我一定要完美嗎?」
其實,每個人對自己都有很多期待,但當我們放下自己的高期待,會發現人生簡單一點,例如期待年收入超過20萬,壓力就會很大,就可以過得很好,你可以快樂。
若你想讓自己自我說服更順利,你可以嘗試:可以去看看周圍的人,去接近放鬆的人,因為如果你接近高效率的人,你會更緊繃。
你的價值來自於你周圍的五個人,如果你想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,去看你身邊的人,那就是你的樣子。
當我自己很想努力的時候,就會去跟動能很強的人在一起,當生活慵懶的時候,就會靠近樂觀知足的人。
第二步:組織社團
就像有一陣子,我在準備馬拉松,練習時很疲累的時候,我會嘗試找跑團一起,跟同伴們一起跑向同一個目標,會讓我有被接住的感覺,進而產生穩定情緒。
再這裡,你要特別小心的是:
- 注意事項一:最大敵人是自己
因此要學習原生家庭和解:在冰山最底層,是某個「渴望」無法被滿足,我是否能用其他方式去滿足 - 注意事項二:學習把達成的目的與工具分開
例如,你會希望伴侶能達成你的某些要求,才能讓你覺得「被愛」。
但其實,若你的目標是想要有被愛的感覺,你會發現同一個渴望可以用不同期待去滿足,不一定要執著於特定手段或工具。
自我覺察練習階段四:Accept(接受情緒)
接受指的是「臨在感」,接受此時此刻的我最真實的樣子,ˊ而不是去偽裝成期待中的自己。
假設,你可能是脆弱想偷懶的人,不過你可能會期待自己是有效率、勤奮、不偷懶、理性的人,會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,可能會感到很累。
這時,我們不是真的要放棄不做,而是要學著接受自己的狀態,並且降低期待、符合自己的真實狀況。
該如何達成有臨在感的狀態,你可以嘗試:
第一步:放下束縛與規範
例如,前幾年我有朋友過 50 歲生日,我當下會覺 50 歲很老,不過,再過幾年,才發現其實還好。
會有這樣的情況,是因為我們容易被約定俗成會社會規範給束縛。我們被約束程度越大,就越難放下,而規範越多,就會越不自由。
而薩提爾的精神是「自由」、「選擇」,你要告訴自己你是有自由的、你是有選擇的。
第二步:讓自己相信我是有自由、選擇的
你可以拿出一張紙,羅列出我現在有什麼選擇,寫越多越好,若在書寫的過程中卡住了,可以問周圍的人,因為大家往往會以為自己只有一個選擇,而陷入盲區。

自我覺察練習階段五:Action(轉化情緒)
轉化情緒是有階段性目標的,若你的情緒原本是負的,那可以先以零為目標,再到一或二。
也就是説,轉化情緒的目標是轉化成不憤怒、平靜的狀態。如果要求更高轉化成快樂,會是平靜後的下個階段。
例如,喜、怒、哀、驚、懼等情緒,其實都是以轉化成「喜」為目標。以下也幫你同整出,常見的轉化情緒:
- 憤怒
- 沮喪
- 悲傷
- 嫉妒
- 氣餒
- 恐懼
- 震驚
該如何嘗試轉化情緒,你可以嘗試:
第一步:嘗試讓自己呼吸
正念的呼吸技巧,專注於每次的吸氣、吐氣,覺察自己正在呼跟吸,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態。
曾有精神科醫生跟我分享,可以將吐氣分成四次,並且呼一口氣四秒,會幫助刺激副交感神經,達到讓自己可以放鬆的效果。
第二步:讓自己的能量投入、忙碌於某個活動
這點的關鍵是,你可以選擇各人有興趣的項目,投入心力,例如有人喜歡跳舞、散步或吃東西。
透過這些活動去轉化你的能量,你會發現,同樣的能量,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用捶牆、罵人的方式去消耗。
但其實,是可以被轉化到別的目標上的,當過多的能量被轉移後,你自然也能擁有穩定情緒。
自我覺察練習階段六:Appreciate(欣賞自己)
這個階段要做到的是欣賞自己,是你能真心對自己說:「我是草原上最獨特的那朵花,雖然只是還沒綻放,但是我相信我一定會綻放。」
不管狀況有多糟,你都會讚美自己曾經那麼努力,雖然我做了一些蠢事。
其實這是需要刻意練習的,例如,你可能談一個案子不成,這時你要要鼓勵自己,至少我試過了,也用心準備了。
告訴自己,我拚過了,雖然最終結果不如意,但這只是代表我可能還有部分要加強,畢竟我在能做到的狀態下,已經付出最大努力。
先做到自我肯定後,可以回去允許情緒發生,告訴自己,我允許我不用一直成功,自我肯定與允許自己的過程過程並不是單向的,而是一個迴圈。
其實,要做到這些,對於身處於華人社會的我們是相對困難的。
因為華人文化通常是聚焦在你沒做到的部分,例如,當孩子某次考試拿到96分,家長通常第一反應是會問為什麼不是 100分、缺少的那 4 分去哪裡了,而不是先肯定孩子已經有 96 分了。
而我們該如何做到自我肯定呢?
你或許可以告訴自己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」,告訴自己一切的美好及成功都會來到,只是時機未到,所以還沒發生,但持續的努力、持續嘗試,終有一天會迎來你要的成果。
不過在自我肯定的路上,大家會容易有「不敢肯定自己」的盲點。
你可能心裡會冒出一個聲音「你才做到這麼一點點,算什麼?別人都已經如何又如何了。」
這時,你必須要嘗試自己跟自己比較,跟自己說比昨天的自己進一步一點,你可以先從以下行動開始練習:
自我肯定練習一:減少使用社群媒體
除非你修煉到別人跟我無關的境界,否則,當你看到大家在社群媒體中秀玩樂時,你可能會感到不平,覺得「我這麼累,憑什麼他可以過那麼好」、「為什麼他不用努力,可以爽爽玩」而感到心理不平衡。
或是當你看到你認為比你厲害的人,可能比你還認真,在社群媒體上秀出得獎、持續精進努力的內容,你可能會因此看到更加焦慮不安。
自我肯定練習二:設定目標
假設你是在控制體態的人,如果你想設定目標是這個月要減重 5 公斤時,會忍不住跟別人比較,這覺得樣的目標很輕量,會覺得自己好像太弱了。
但其實,目標是因人而異的,你應該要只看著你的目標,並告訴自己,只要體重有下降,都已經是你重要的一步了。

結語:用情緒 6A 進行自我覺察練習,化解阻礙溝通的負面情緒
透過今天分享的穩定情緒 6A 階段,我希望可以幫助你能好好的練習穩定情緒,進而與他人達成更好的溝通。
如果你想開啟第一步,你可以先嘗試透過 6A 的概念,審視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,知道自己在哪個階段可能需要再加強,可以幫助你在覺察情緒上有更深的體會。
過去我致力於薩提爾溝通與表達力,若你在人際上遇到因為溝通而衍生出的相關問題。
我會不定期分享在各式關係中,如何善用溝通技巧,讓彼此能互相理解,讓你不論是在家庭、伴侶或是職場中,能更加自在與圓融!
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,歡迎加我的 LINE 官方帳號,我將與分享更多溝通與表達能力培養的技巧給你,快加入聊聊吧!
延伸可閱讀資料: